
□本報記者 巴迎桂 攝影報道
初秋時節,走進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哈拉直溝鄉白崖村,眼前一幅和諧、幸福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村內硬化道路四通八達、村貌環境干凈整潔、小游園花草繁茂……村內處處煥發著文明新氣象。
作為省級文明村,白崖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改善基礎設施,發展富民產業,強化全村精神文明建設,下足“繡花”功夫,堅持內外兼修,持續擦亮“省級文明村”金字招牌,真正讓村民生活美起來。
強黨建當好“領頭雁”
“殷書記帶著我們大家拼出了好日子,現在我們村可以說是‘家家有底氣、戶戶有希望’。”生活在白崖村這個省級文明村,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近年來,白崖村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硬指標,通過黨建引領、招商引資、產業培育、資源開發四項措施,積極培育壯大“增長極”。白崖村在現有糧油加工廠的基礎上,采取“黨建+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底薪+提成”運營分紅模式,打造集冬小麥、高原蔬菜等特色現代農業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產品特色產業,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發展蔬菜產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一步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和活力。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鶎狱h組織是農村工作的領導核心,基層干部是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在白崖村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像白崖村黨支部書記殷萬淞一樣的廣大鄉村干部努力當好鄉村振興的“領頭雁”,帶領農民群眾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拓展增收致富渠道,讓他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自2020年村級換屆選舉以來,白崖村黨支部以“擰成‘三股繩’,建強黨組織”為目標,以“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樹新風”為工作思路,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為核心,把基層黨建工作列入支部重要議事日程,在抓班子帶隊伍上突出強化導向,班子成員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
光榮在黨50年老黨員殷生凱說:“以前白崖村是典型的后進村,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領頭雁’作用弱化,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容村貌臟亂差。換屆后,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我們白崖村無論是環境衛生還是社會風氣確實越來越好了。”
“萬事民為先,為村民辦實事、解難題是我們村干部的天職。”殷萬淞一直把改善民生放在心上:硬化村內路面,解決村民出行難問題;建設綜合服務中心,為群眾辦事提供一站式服務;建設村健康服務中心,提高村民健康服務保障能力……如今的白崖村,在“領頭雁”殷萬淞的帶領下,成為了宜居宜業的幸福家園。
鄉風文明煥發新活力
秋風送爽,在白崖村村級廣場前,村民殷生浦帶著孫子在文化長廊里散步,他說:“自從有了這村規民約,大家思想上變了樣,村子也變了樣。”
看著小孫子在涼亭里跑來跑去,殷生浦還拿著紙巾跟在小孫子后面,有踩臟的地方他都及時進行清理。
為持續深化鄉風文明培育,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白崖村在文明村鎮創建工作中,通過召開黨員干部大會、專題座談會等形式給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常打招呼、常敲警鐘,及時對有婚喪喜事大操大辦苗頭的人員進行說服教育,正確引導。今年上半年,全村共開展移風易俗“紅白理事會”監督工作10余次,節省約20萬元。全村評選出五星級文明戶160戶,占總戶數的65%。
以前的白崖村,紅白喜事、婚喪私請、升學宴等宴席名目繁多。為了撐起面子,人們互相攀比、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現象嚴重。這些現象不僅給村民帶來了經濟上的負擔,還害苦了自己。
“近幾年村里推行了移風易俗這項工作,現在盲目攀比、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現象基本沒有了,鄰里之間多了人情味兒,少了人情債。”村民孫蘭梅說。
2018年年初,哈拉直溝鄉開展移風易俗文明新風行動,經過多年的推行和實踐,白崖村移風易俗已經形成了常態化,并且走在了全縣乃至全市、全省的前列。同時,自《海東市移風易俗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以來,為了讓移風易俗的春風吹到每一戶人家,白崖村黨支部書記牽頭抓總、迅速行動,組織村“兩委”及紅白理事會成員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挨家挨戶開展政策宣傳,確保把移風易俗的好處以及條例中涉及到的具體內容給村民說清楚講明白。
回想起白崖村剛開始開展移風易俗工作時的情景,殷萬淞說道:“一開始,大家并不是很了解移風易俗的好處,反而覺得有悖于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習俗,因此工作初期受到了不少村民的抱怨和不滿?,F在好了,在開展移風易俗工作上,有了《條例》的約束,我們就有了堅強的法治支撐和保障,干起事兒來更有底氣了。”現在,說起白崖村的移風易俗,人人都拍手叫好。
和美鄉村入畫來
哪項工作村民最受益、呼聲最高,白崖村黨員干部就朝哪里用勁。環境衛生、主次干道改造、“廁所革命”等每一個專項整治,全部以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為落腳點。
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只為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村干部輪流上陣,不厭其煩地跟村民交流溝通,如今走在白崖村,干凈整潔的環境總是讓人很“治愈”。“從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我們在打掃自家衛生之余,也幫忙打掃其他人家的門前屋后,看著干干凈凈的環境,大家心里也敞亮了。”志愿者陳孝云說。
“現在的巷道、廣場很干凈,告別了以往的臟亂差,把凈美人居環境變成了我們群眾的幸福標配,這也是我作為一名保潔員最想看到的。”保潔員殷顯升說道。
文明村鎮不僅是推動移風易俗工作,還要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質量,以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為目標,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打造一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活文明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先進村。
鄉村文明建設開展以來,白崖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臭水溝沒有了,昔日的殘垣斷壁也建成了磚墻,水泥路、太陽能路燈、環境綠化讓巷道變得更加干凈亮麗。
村里基礎設施完善了,環境變好了,群眾矛盾糾紛減少了,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明顯提高了。當夜幕降臨時,村里的小廣場便燈火通明,早早地便聚集起跳廣場舞的人群,他們老少同臺、舞姿優美、自娛自樂,為這寧靜的夜晚增添活力。
從看電視、玩棋牌到跳舞健身、讀書看報,這不僅改變了群眾的文化生活習慣,還真正實現了單一文化生活到多元化的轉變。“村里的變化太大了,之前家門口都是亂堆亂放的雜物與垃圾,一到夏天就會散發出臭味?,F在不一樣了,通過整治,亂扔亂倒的不文明行為沒有了,看著村里的環境一天天變好,我們過得也越來越舒心了。”村民殷長俊感慨道。
“白崖村的變化,只是哈拉直溝鄉移風易俗及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一個縮影。這項工作還要久久為功,只有經常和群眾拉家常、講政策、說變化,才能潛移默化地幫助群眾根除舊思想、改變舊觀念、形成新風尚。”哈拉直溝鄉黨委書記藏仁尚說,下一步,白崖村將把村后的山杏改良成商品杏并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集采摘、休閑觀光等為一體的現代田園綜合體,持續鞏固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民吃上“產業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