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海東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近日正式實施,借助講好海東“黃河故事”,河湟文化的創新傳承迎來新的機遇。
因河湟文化中有一個“湟”字,不少人片面地認為,河湟文化是因湟水而生,是湟水流域的一種文化承載。實際上,河湟文化是四大黃河文化之一,是黃河文化的源頭,是黃河文化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按地理分布來看,這也很好理解。湟水河僅僅是黃河上游的一大支流,其流經的海東區域從大的層面講應該仍屬于黃河流域。因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涵蓋海東全域,并非特指狹長的沿黃地區,這就為河湟文化的創新傳承帶來新的機遇。
在這一點上,海東市的決策者們有著清醒的認識,在制定《黃河海東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時,對大力挖掘和推介、傳承河湟文化著墨頗多。
在大力挖掘和推介河湟文化方面,該方案提出要拓展交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彰顯河湟文化品牌價值,提高“彩陶故里·拉面之鄉·青繡之源·醉美海東”的美譽度,鞏固省級河湟文化(海東)生態保護試驗區創建成果,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實現旅游人數年均增長15%,旅游收入年均增長20%。
在挖掘河湟文化豐富內涵方面,提出要持續實施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振興工程,定期舉辦青海絲路花兒藝術節暨河湟文化藝術節、“青海年·醉海東”等品牌文化活動,增強河湟文化的傳播力和海東城市影響力,以創建國家級河湟文化生態保護區為重點,講好海東的“黃河故事”。
在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方面,提出要開展河湟文化資源摸底普查工作,完善文化遺產資源檔案和保護利用目錄,建立健全海東河湟文化資源譜系,實施河湟文化重大修繕保護項目,全面推進長城遺址、柳灣遺址、喇家遺址等的保護和開發,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施海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河湟文化產業園、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等項目,加快建設省級河湟文化(海東)、土族文化(互助)、循化撒拉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
在搶抓蘭西城市群建設機遇方面,提出要推動落實與西寧、蘭州、渭南、開封等沿黃城市的文化旅游協作發展框架協議,共同籌備和發起黃河文化旅游對外宣傳推廣活動,借助“世界大河”文化旅游聯盟“中國黃河九省區旅游聯盟”“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等平臺,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宣傳展示黃河上游河湟文化金色名片,最大限度發揮海東文化旅游品牌效應。
河湟文化的傳承、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講好河湟文化也就講“好”了海東“黃河故事”,也就講“活”了海東文旅,也就講“開”了海東的鄉村振興。由此,我們一定要珍惜當前面臨的發展機遇,就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達成全民共識,人人爭當黃河生態保護者,人人都是河湟文化宣傳員。如此,一個美麗、文明、富裕、和諧的新海東定會快速崛起。